carlendar icon心臟病資訊

世界心臟日2017呼籲從小食得精明

吃「三高」小食增心血管病及死亡風險 

鈉攝取過量影響心臟結構 

「世界心臟日2017」呼籲從「小」食得精明

 
不少零食及預先包裝的小食都屬於「三高」食物(高鈉、高糖及高脂)。衞生署的資料顯示,本港不少成年人及學童每天均有吃小食的習慣。進食過多不健康的小食會引致過重或肥胖及高血壓,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甚至死亡的風險。由香港心臟專科學院主辦的「世界心臟日2017」以「凝聚力量 傳遞愛心」為主題,香港心臟專科學院候任院長陳藝賢醫生今天(10月26日)於「世界心臟日2017」新聞發佈會上鼓勵市民可先從改善飲食習慣入手,每天作出「一小步」改變,以達至預防心臟病的「一大步」,同時鼓勵我們身體力行,用行動感染身邊人。
 
 
 
「三高」小食增心臟負擔
衞生署助理署長(健康促進)馮宇琪醫生在記者會上表示,衞生署早前數項調查分別顯示,約三分一(33%)受訪的12歲學童每天均吃小食一次或以上 。另外,九成中小學生在調查前七天曾進食或飲用「三高」食物或飲品,當中約兩成(19%)中小學生每天飲用添加糖分飲品一次或以上,而約一成每天均會吃高鹽(12%)或高脂肪(9%)食物一次或以上 。至於成年人方面,超過八成(81%)受訪者 (35至44歲)每天進食至少一次小食1。另一調查顯示超過三份一成年人(36%)每天飲用含糖飲品一次或以上,約一成(9%)每天吃甜品或高糖小食一次或以上 。馮醫生指出,不要輕視小食對健康的威脅,進食過量的高糖、高鈉或高脂的小食會對身體以至心臟健康造成負擔,可能會導致過重或肥胖及高血壓,增加患上心血管疾病甚至死亡的風險。
 
 
大型研究發現改善飲食習慣 死亡風險減近三成
經常進食「三高」小食或日常的不良飲食習慣,與因心血管疾病死亡及整體的死亡率息息相關。香港心臟專科學院院長暨世界心臟日2017籌委會聯席主席劉育港醫生引述一項有關飲食的最新國際大型研究 ,研究以三項健康飲食指標衡量(健康飲食指標、地中海飲食指標及得舒飲食指標),為7萬多名醫護人員的飲食習慣評分,研究追蹤長達24年。結果發現,健康飲食習慣有改善的人士,其整體死亡風險及因心血管疾病死亡的風險分別最高可減17%及15%。而飲食習慣改善最多的人士,其整體死亡風險最高可減接近三成(28%)。反之,飲食越趨不健康的人士,其死亡風險增加多達12%。結果顯示改善飲食習慣,明顯有助減低死亡風險。 
 
控制體重減高血壓風險達四成 鈉攝取超標影響心臟結構
由於不少零食含高鈉或高熱量,過量進食這類小食容易導致肥胖或鈉攝取超標,兩者均會影響心臟健康。一項國際研究監察4,630名青少年的生活習慣及血壓 ,發現維持正常體重有助減低患高血壓的風險達41%,而高血壓屬於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素,因此維持正常體重對於心臟健康非常重要;另外,世界衞生組織建議,成年人每天鈉攝取量應低於2克(即大約1茶匙的鹽分),有研究發現,每天攝取3.7克或以上的鈉會影響心臟結構 ,包括使左心房及左心室明顯增厚,心臟的收縮及舒張能力減弱等,長遠亦可引致高血壓及心臟衰竭。劉醫生藉此呼籲市民應從現在起改善飲食習慣,從小開始培養孩子多菜少肉、低糖低鈉低脂高纖的飲食模式,並挑選健康的小食,避免因不良飲食增加患上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等慢性疾病的風險。
 
 
衞生署「小食紅黃綠」應用程式 助市民作明智選擇
衞生署早前為中小學生制定了「學生小食營養指引」,就小食的營養價值以「紅」、「黃」、「綠」三種顏色分類:
小食營養分類
例子 
綠燈小食 (適宜選擇) 低糖豆奶、原味低脂奶、水、無添加糖的提子乾、即食栗子、乾焗原味果仁、原味蘋果片
黃燈小食 (限量選擇) 全脂奶、蜜瓜豆奶、純果汁、瑪莉餅、高纖早餐穀麥片、果味乳酪、梳打餅
紅燈小食 (少選為佳) 汽水、檸檬茶、加糖果汁、朱古力、薯片、魷魚絲、脆麵
為方便市民選擇較健康小食,衞生署推出了新版手機應用程式「小食紅黃綠」。馮醫生表示,希望藉此應用程式讓市民更了解哪些小食可多吃,哪些則少吃為妙。市民輸入小食的營養資料後,程式便會根據營養指引自動辨別其「顏色」分類,亦會提供建議的進食分量。用戶可分享資料予親友,藉此將健康小食的訊息傳遞至廣大市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