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rlendar icon心臟病資訊

「世界心臟日2015」呼籲恆常體能活動有助預防心臟病

                (左起) 香港心臟專科學院院士暨世界心臟日2015專責嘉年華會委員會委員陳栢羲醫生,
                香港心臟專科學院院長暨世界心臟日2015籌委會聯席主席李樹堅醫生,
                 衞生署助理署長(健康促進)馮宇琪醫生
 
 
世界衞生組織(世衞)建議成年人每星期應至少做150分鐘中等強度或75分鐘劇烈強度的帶氧體能活動。而根據衞生署於2014年進行的「行為風險因素調查」,本港大部份市民體能活動量均不足,而經常坐著的比例亦偏高。國際研究亦指長時間坐著及體能活動不足均會增加患上心臟病甚至死亡的風險。由香港心臟專科學院主辦的「世界心臟日2015」以「人人強心 處處護心」為主題,香港心臟專科學院(學院)院長暨世界心臟日2015籌委會聯席主席李樹堅醫生今日(9月24日)在「世界心臟日2015」啟動禮暨新聞發佈會上鼓勵市民無論在日常生活、工作及閒暇時作出正確的「護心選擇」,尤其在忙碌的都市生活中如何精明作出心臟健康之選。
 

逾六成港人體能活動量不足

衞生署助理署長(健康促進)馮宇琪醫生在記者會上表示,衞生署於2014年進行的「行為風險因素調查」顯示,雖然在過去10年(2004-2014)本港市民的體能活動量不足率有下降的趨勢,但仍有超過六成(62.5%)市民的體能活動量未能達到世衞建議。根據性別、年齡、教育程度、職業及住屋類型的分組分析,屬於女性(68.1%)、35-44歲(65.2%)、45-54歲(65.9%)、教育程度在小學或以下(70.5%)、文員(67.6%)、服務工作/ 商店銷售人員(67.8%),以及居於公營租住單位(66.6%)的組別人士的體能活動量不足情況較普遍。馮醫生指出體能活動量不足會導致不健康的體重增長、糖尿病及血壓提升,從而引致心臟病。
 

港人平均每天坐6.4小時

調查顯示體能活動量不足與在工作場所和家中久坐不動,以及閒暇時缺乏體能活動有關。超過半數(56.0%)市民在被訪前7日的平日每天至少坐著6小時,當中更有超過20%在平日每天坐著的時間至少10小時。市民在平日每天平均坐著的時間為6.4小時;而過去10年在平日每天至少坐著6小時亦有上升趨勢。此外,超過三分一(36.2%)市民在被訪前30日每月少於1次在餘暇時做運動。馮醫生建議市民將體能活動融入日常生活,減少靜態活動及每星期至少做150分鐘中等強度的體能活動。市民應積極克服各種進行體能活動的障礙,例如可以回顧每天的活動,並找出多個10或15分鐘的小節來進行體能活動及邀請朋友、同事或家人結伴做運動。此外,市民亦應避免時常坐著,例如在家看電視時可站著或進行伸展運動、在工作間可定時站起或踱步,以及在乘搭公共交通工具時選擇站立。
 
 

坐著時間越長 心臟病及死亡風險越高

自2000年開始,全球不同地區的國家國民體能活動量均呈大幅度下降趨勢,相信與長期坐著及工作環境活動量不足有關,香港心臟專科學院院士暨世界心臟日2015專責嘉年華會委員會委員陳栢羲醫生在會上表示,體能活動量不足和長時間坐著會大大增加患上心臟病及死亡風險。他引述一項綜合了6項研究、共595,086名病人的分析,指每天坐10小時或以上,死亡風險會大增34%;另一項長達14年的跟進研究,比較每天坐6小時或以上與每天坐少於3小時的男性及女性,發現其心血管疾病死亡風險分別高33%(女性)及18%(男性);而且坐著時間過長,即使做足夠的中等強度運動亦無助減低死亡風險!所以大會鼓勵市民多多「站起來」,例如站著講電話,午飯時間多到街上走走,回家看電視時亦不妨站著看,積極減少坐著的時間以預防心臟病。 

簡單體能活動助都市人隨時「動起來

中國香港體適能總會代表陳貴冰教練亦在會上示範了各式坐著與站立的體能活動,並邀請三位講者及嘉賓亦一同參與。該些體能活動動作簡單,不需要任何工具輔助,所需地方不多,更不受場地限制,讓市民可以隨時隨地「動起來」。學院及衞生署共同呼籲市民在閒暇時段可抽時間進行多次時段約為10-15分鐘的體能活動,建立恆常體能活動習慣,強健身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