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rlendar icon心臟病資訊

冠心病預防勝於治療

冠心病預防勝於治療

 
每年的9月29日是「世界心臟日」,旨在警醒大眾正視心臟健康。在心臟病當中,以冠心病最為普遍,有7成心臟病人屬於冠心病;有專業人士表示,此病暫時無法根治,一旦患上便要終身監控病情,猶如孭着計時炸彈。有云「預防勝於治療」,其實簡單如注意飲食、處理壓力、恒常做運動等,已有助減低患上冠心病的機會。
 
現時的醫學技術足以對冠心病有良好的監控和治療,患者不需過分擔心。
 

藥物紓緩症狀

 
冠心病多出現於約60至70歲的男性,和70至80歲的女性。而受遺傳、疾病、吸煙及不良生活習慣影響,令冠心病患者出現年輕化趨勢。香港心臟專科學院前院長劉柱柏醫生表示:「隨着年齡增長,身體的組織會出現老化,動脈會漸漸失去彈性,血管會硬化、管腔漸漸收窄,血管更有機會阻塞,以致影響正常血液的流動,稱為冠心病。」
 
目前,冠心病沒法根治,不過患者不必太擔心。劉醫生表示,現時的醫學技術足以對冠心病有良好的監控和治療。「首先,藥物治療是最常用的方法,有些藥物有助減低心臟負荷,增加心肌血液供應,如亞士匹靈可減慢血管閉塞,血管擴張劑可放鬆血管,從而減低負荷;而鈣離子拮抗劑則能降血壓,增加冠狀動脈的血流。」
 
每星期做2至3次的運動,有助強化心臟。
 
若服用藥物一段時間情況仍沒有改善,醫生會因應情況建議患者接受其他介入性的治療,如動手術;最普遍的手術就是「搭橋」和「通波仔」。
 

手術改善病情

 
劉醫生表示:「冠狀動脈成形術俗稱『通波仔』,適用於病情不太嚴重的病人,做法是以心導管探入冠狀動脈,將導管上的『氣球』充氣,擴張血管已收窄或被阻塞的部分,再放入金屬支架,使血管暢通。而術後病人康復情況相對較快,如無意外,手術後翌日可出院。不過多條冠狀動脈出現問題的人士、糖尿病患者、曾中風的病人,則較適合做搭橋手術。
 
冠狀動脈搭橋手術,是將病人身體其他部分的血管移植到心臟,把血管的一端連接大動脈,另一端則接到未收窄的動脈上,猶如搭起一座橋,讓血液能夠再次通過,並為心肌供氧。搭橋手術規模相對較大,病人要全身麻醉,手術後亦需休養兩星期才能出院,而中風機會較『通波仔』高。」事實上,兩者的長遠效果相差不大,患者應徵詢醫生專業意見,選擇最適合的治療方法。
 

培養良好習慣

 
冠心病屬機能退化的病症,可分為急性和慢性兩種。急性冠心病患者因血管被血塊阻塞,心肌完全缺血;病發時,患者會出現臉色慘白、心絞痛、頭暈、血壓低等情況。而慢性冠心病患者於日常生活中難以察知,只會偶然出現心絞痛的情況。
 
事實上,慢性冠心病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劉醫生補充:「一些高糖、多油的不良飲食習慣會導致高膽固醇、糖尿病、血壓高,這些都是冠心病的誘因,而吸煙會破壞心臟機能,增加患病機會。」預防才是對抗冠心病的最好方法,維持健康而定時的飲食習慣、保持每星期運動2至3次的習慣、為自己減壓,都能減低患病機會。而40至50歲的朋友,應每2年接受心臟檢查,出現狀況的朋友更應該每年檢查,好好監控狀況。
 

世界心臟日知多啲

 
世界心臟組織聯會於2000年第一次舉行「世界心臟日」,旨在提高公眾對心臟病、中風威脅及高危因素(高血壓、肥胖、營養失衡、缺乏運動、吸煙)的警覺性,並推廣健康生活方式,從而預防心臟病。而往後每年9月的最後一個星期天,全球都有超過100個國家參與推廣「世界心臟日」。香港「世界心臟日」的主辦團體為香港心臟專科學院,今年的主題為「你我齊起步 共創強心路」。
 
網址:www.hkcchk.com
 
撰文:郭鎧琳 
 
部分攝影:黎劍華
 
鳴謝:香港心臟專科學院前院長劉柱柏醫生
 
2013年9月26日 東方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