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rlendar icon心臟病資訊

世界心臟日2022 新聞發布會 調查 新冠疫情對心血管病患者或高危人士的影響

「世界心臟日2022 新聞發布會」

調查: 新冠疫情對心血管病患者或高危人士的影響

3成減少運動及體重上升     1/4無做帶氧運動

香港心臟專科學院呼籲:每日運動30分鐘 學童時數加倍

 
心血管疾病為全球頭號致命死因,平均每1.7秒便有一人死於心血管疾病[1]。本港2020年因心臟病而死亡的人數達6,561人,當中6成死於冠心病[2]。香港心臟專科學院院長暨世界心臟日2022籌委會主席陳偉光醫生指心臟病死亡率自疫情爆發後有上升趨勢,2021年更升至近十年高位[3],希望藉著世界心臟日呼籲大眾在防疫之餘,亦應關注心臟健康,即使減少外出亦可在家多做運動,並遵循「3低1高0反式」,齊齊為護心起動!
 
6成半超重或肥胖 3成生活習慣惡化
香港心臟專科學院上月進行問卷調查並委託香港浸會大學社會科學研究中心進行分析,探討新冠疫情對心血管疾病患者或高危人士的影響,成功訪問266名到心臟科專科求診或覆診人士,當中近9成患有最少一種三高。陳偉光醫生表示,疫情對受訪者的影響好壞參半,期間約1成患者表示三高情況惡化,風險因素控制亦未如理想:
 
66%受訪者過重或肥胖,近半數BMI≥25 (即屬肥胖);29%表示疫情期間體重增加
42%進食外賣及19%吃零食/小吃份量增加;而28%及33%進食水果或蔬果情況有改善
30%整體生活習慣惡化,42%情緒壓力增加及32%睡眠質素下降,19%病情轉差及9%吸煙情況惡化
 
 
缺乏運動大增死亡風險
香港心臟專科學院候任院長暨世界心臟日2022籌委會委員梁達智醫生表示,缺乏運動及肥胖每年共奪去近600萬人性命[4],本地多項研究均發現港人在疫情期間運動量減少及體重上升,是次調查同樣發現受訪患者或高危人士普遍的運動時數未達世界衛生組織(WHO)建議:
 
31%運動時間較疫情前短;只有20%逹WHO建議的運動時數,多達26%受訪者無進行任何帶氧運動
僅16%受訪者知道WHO建議每星期的運動時數;分析顯示知悉WHO運動建議的組別其運動時數較長,達標比例較另一組別高出29%,反映加強市民認知或有助建立良好運動習慣
 
 
有冠心病、染疫後可適量運動  雷Sir示範居家運動
梁達智醫生指運動能降低心血管疾病致死風險,以及減低新冠肺炎的相關風險,亦有助冠心病患者舒緩焦慮和抑鬱徵狀,冠心病患者在病情穩定及沒有不適的情況下,即使戴着口罩也可進行低至中等強度運動,惟患者需要注意運動強度及時間,量力而為,注意身體變化。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及美國運動醫學學院建議[5],[6]:
 
成年人應每星期進行最少150分鐘中等強度帶氧運動或最少75分鐘劇烈強度運動;
及最少2天鍛鍊胸/背/大腿主要肌肉群
 
兒童及青少年應每天進行最少60分鐘中等強度帶氧運動;
及每星期 最少3天進行劇烈強度帶氧運動
 
 
一般市民對於戴口罩時以及感染新冠後應否運動存有疑惑及誤解,香港教育大學健康與體育學系高級講師雷雄德博士引用相關研究,指出進行低至中等強度運動時,即使配戴口罩亦不會影響生理變化,例如心率及血氧量等;新冠確診兩星期內應避免進行劇烈運動,在沒有症狀下進行適量低至中等強度的體能活動,重症患者則應先諮詢醫生意見。雷雄德博士亦於發布會上分享疫下運動的要訣及注意事項,並示範簡單居家運動,讓市民不受場地所限,在家抗疫同時亦能維持良好的運動習慣。
 
 
世界心臟日2022
 
世界心臟組織聯會於2000年第一次舉行「世界心臟日」,每年有超過100個國家參與盛事。香港心臟專科學院一直旨在提高心臟醫療水平,並致力改善香港人的心臟健康,每年均會在世界心臟日期間舉行連串公眾活動,今年的主題為「護心起動Ready…Go!」,活動包括10月23日早上11時至晚上7時於觀塘apm商場舉行的「心臟健康嘉年華2022」、心臟基金會繪畫比賽、以及共16場的線上線下健康講座等,與全港市民攜手護心強心。
 
 
 
[1]Ritchie, H., & Roser, M. (2018, February 14). Causes of death. Our World in Data. https://ourworldindata.org/causes-of-death#cardiovascular-diseases
 
[2] 衞生署 衞生防護中心 - 心臟病. (2022). Chp.gov.hk. https://www.chp.gov.hk/tc/healthtopics/content/25/57.html#:~:text=%E5%BF%83%E8%87%9F%E7%97%85%E5%9C%A8%E9%A6%99%E6%B8%AF%E6%9C%80,%E7%94%B7%E6%80%A7%E7%82%BA68.5%EF%BC%8C%20%E5%A5%B3%E6%80%A7%E7%82%BA
 
[3] 衞生署 衞生防護中心 - 二零零一年至二零二一年主要死因的死亡率. (2021). Chp.gov.hk. https://www.chp.gov.hk/tc/statistics/data/10/27/117.html
 
[4] Ritchie, H., & Roser, M. (2019). Causes of death. Our World in Data. https://ourworldindata.org/causes-of-death#risk-factors-for-death
 
[5] Physical Activity Guidelines Resources. (2022). ACSM_CMS. https://www.acsm.org/education-resources/trending-topics-resources/physical-activity-guidelines#:~:text=ACSM%20and%20CDC%20recommendations%20state,on%20three%20days%20per%20week
 
[6] Physical Activity.(2020).WHO. https://www.who.int/news-room/fact-sheets/detail/physical-activ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