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rlendar icon心臟病資訊

新式薄血藥有效減少中風 並有效減低顱內出血機會

 
 
新式薄血藥有效減少中風   並有效減低顱內出血機會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內科學系心臟科團隊最近在世界權威中風雜誌發表了關於心房顫動引致中風的臨床研究。該研究調查對象為8,754名華人的心房顫動患者,平均年齡為79.5歲,中風風險系數(CHA2DS2-VASc)平均為4.1。研究其間患者服用不同抗血小板或抗凝血藥。研究結果顯示中風病例在沒有任何抗凝血藥的房顫患者最高,發病率高達每年百份之十點三八,而服用阿士匹靈之房顫患者,中風發病率亦達每年百份之七點九五。而服用傳統抗凝血藥華法林之房顫患者,中風發病率為每年百份之三點一到百份之七點三四,視乎凝血指數在治療範圍時間之長短。但今次臨床研究最重大發現為新式薄血藥比所有其他藥物更有效減少心房顫動引致的中風,中風發病率低至每年百份之二點二四,並且相比服用其他藥物更少出現顱內出血機會。
 
該項研究對華人預防心房顫動引致的中風的治療有極大啟示。因華人顱內出血機會比例較西方人高,而傳統抗凝血藥華法林在治療範圍之時間大多稍低,因擔心顱內出血之副作用亦令大部份人採用阿士匹靈或沒有服用任何抗凝血藥。新式薄血藥在此項臨床研究結果證明新式薄血藥在華人預防心房顫動引致的中風療效最佳,其顱內出血機會最低。
 
 
 
 
 
 
 
 
甚麼是房顫?
 
心房顫動 (Atrial fibrillation,簡稱房顫) 是一種最常見的心律異常症狀,全球共有數百萬人患有此症。患有房顫的病人,其相關疾病發病率和死亡率均較高,增加病人的住院時間及醫療開支。
 
房顫乃心房出現了短促而又極快速的連續不規則搏動(跳動)現象,影響正常的心律。房顫最明顯的影響,是令心臟的血液輸出量減少。高頻率的心房和心室搏動,會令病人的血液輸出量減少達30%。由於失去正常的心房收縮功能,部份血液會滯留在心房,導致血塊在心臟內形成。房顫病人的中風機會,比其他人高五倍,而高達20%的中風病例,均與房顫有關。
 
預防心房顫動引致的中風治療方法
 
傳統抗凝血藥華法林-根據現行國際臨床指引建議中風風險系數 (CHA2DS2-VASc) 1分或以上之心房顫動患者服用薄血藥,然而是次研究結果顯示整體用藥比例仍然非常低,只有百份之十六點三的房顫病人服用華法林。抗凝血藥在治療範圍時間(Time-in-Therapeutic Range, 簡稱TTR) 越長,抗凝血效率越高,以此分為四個等區,凝血指數在治療範圍 (TTR) 最高等區之心房顫動患者中風發病率亦高達每年百份之三點一。
阿士匹靈-透過抑制血小板活動以防止血塊的形成,預防房顫患者中風。舊有國際臨床指引亦有建議中風風險系數(CHA2DS2-VASc) 1分之病人服用阿士匹靈,但隨著越來越多臨床研究結果顯示阿士匹靈預防中風功效很低,而顱內出血機會與傳統抗凝血藥華法林相若,因此現行國際臨床指引已不再建議使用作預防中風。
新式薄血藥-與傳統抗凝血藥華法林相比,新式薄血藥無需抽血監測凝血指數,病人亦無需戒口或經常改動藥物劑量。是次研究結果顯示服用新式薄血藥之心房顫動患者中風發病率低至每年百份之二點二四,最重要是有效減低顱內出血機會。
 
總括而言,房顫導致的中風是可以預防的。對於華人的心房顫動患者, 服用新式薄血藥能最有效預防中風及有效減低服藥後顱內出血機會。講者希望隨著社會各界積極正視房顫,將可更早診斷及預防中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