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rlendar icon心臟病資訊

每年逾三千人心臟猝死存活率不足2成

每年逾三千人心臟猝死 存活率不足2%

「世界心臟日2011」發表國際最新指引

加強公眾面對猝死個案的危機處理意識

 
心臟病及中風是全球的頭號殺手,每年約有1,700多萬人因此而死亡,相等於每兩秒就有一人死於心臟病。2010年本港因心臟病而死亡的人數達6,630,估計接近三份一(逾二千多人)死於心臟猝死,單單在過去1個月內,報載多達14名年齡由38-65歲的人士猝死,心臟科專科醫生估計中年以上人士猝死,大部分與心臟病或腦血管病有關,當中以心臟病發最為常見;而且不少患者事前沒有心臟病的明顯徵狀,首次心臟病發便已猝死,對家人及社會帶來沉重打擊。有見及此,由香港心臟專科學院主辦的「世界心臟日2011」新聞發佈會,今年特地以心臟猝死的處理為題,希望加強公眾面對猝死個案的危機處理意識。會上,香港心臟專科學院前院長暨世界心臟日2011籌委會聯席主席蔣忠想醫生、及香港心臟專科學院前院長暨世界心臟日2011專責電視節目委員會聯席主席高德謙醫生,講解美國心臟協會(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發表的最新心肺復甦程序,本港推廣自動心臟復甦機(AED)的現況,以及如何大減心臟猝死比率的最新研究數據。

心臟猝死死亡率高達98%

心臟猝死的成因,約80%是因心臟病突發,導致心室纖動而令心跳停止,35歲或以上的患者多數因為心肌梗塞(Myocardial Infarction)所致,而35歲以下的患者,則可能因為遺傳性心臟病、 心肌症 (Cardiomyopathy)或離子通道疾病 (Channelopathy)。心臟猝死病發時如未能即時急救,患者將於5至10分鐘內死亡,每延遲1分鐘,患者生存的機會便減少7-10%,然而,本港的救護車在接報後雖然可以在12分鐘內到達,但就猝死個案而言等待的時間已經太長,所以本港的數據顯示,在醫院以外的猝死個案,死亡率高達98%。
 
即時心外壓增加存活率
蔣忠想醫生表示,由於醫院外心臟猝死的存活率不足2%,現場的即時急救最為重要,美國心臟協會(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發表最新有關心肺復甦法(CPR)的指引,簡化傳統的心肺復甦法的程序ABC,即先進行Airway步驟保持患者呼吸暢通,接著Breathing步驟進行人工呼吸,最後才是Compression步驟進行心外壓,最新指引為CAB,即於急救時最重要為對患者進行心外壓,其次是保持患者呼吸暢通,最後才進行人工呼吸,該指引建議急救人員(或途人)為患者進行心肺復甦法時,先於1分鐘內為患者進行心外壓100次,向下壓的幅度約為1.5至2吋深,而無須進行人工呼吸。蔣忠想醫生表示,免除人工呼吸的步驟可大減施救人員(或途人)的顧慮,而去年刊登於著名醫療刊物Lancet的研究指出,於急救時進行心外壓,其存活率比心外壓配合人工呼吸的傳統方法高22%,同年刊登於著名醫療刊物The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的研究亦顯示,於1941名心臟病突發的患者當中,急救時只使用心外壓,與傳統指引的心外壓配合人工呼吸,患者的存活率為15.5%及12.3%。
 
自動心臟復甦機增加生存機會
此外,高德謙醫生亦於會上指出研究顯示若能在3分鐘內為心臟猝死患者進行胸外壓及有效的除顫電擊,可有助即時恢復正常的心跳,多達75%患者可以存活。因此,於更多公眾地方安裝自動心臟復甦機(AED)尤為重要,香港心臟專科學院早在2007年開始推廣香港是我「安心坊」計劃, 率先在全港共43個公眾地方包括主題公園、學校、購物中心、商業大廈、私人會所、大型屋苑等地點安裝AED,至去年為止,安裝地點已增加1倍至87個。大型研究證實,AED加上適當的急救程序,可提高心臟猝死患者的存活率,所以學院希望透過這個計劃,鼓勵更多機構及公共設施裝設自動心臟復甦機,照顧市民安全;並為心臟猝死人士即時進行除顫電擊,令其及時恢復正常的心跳,增加生存機會。高德謙醫生表示,當猝死患者以AED電撃至回復意識後,盡快採用冷凍治療,可以減低死亡率及成為植物人的機會。
 
減低危險因素的生活習慣
今年七月刊登於JAMA (th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的最新研究,追蹤81,722位女性的共26年(1984-2010)的數據,發現正常體重的女性相比肥胖的女性,猝死的機會低約56%;而每天運動超過30分鐘的女性,猝死的機會減少28%;相比每天吸煙最少25支的女性,非吸煙者猝死的機會減少75%,研究歸納出能夠依循4種減低危險因素的生活習慣 (4 low-risk lifestyle)包括BMI低於25,每天運動30分鐘或以上,偏向地中海式的飲食習慣 (多進食蔬菜、生果、果仁、全穀類、魚類及適量酒精)及非吸煙者,能夠大大減低其猝死風險。做足上述四項減低危險因素的生活習慣,比較完全沒有依循減低危險因素的生活習慣,其猝死的風險大減約7倍。
 
 
免費為150個家庭進行健康檢查
由於生活習慣愈健康的人士,其猝死的風險便愈低,所以香港心臟專科學院一直致力推廣預防心臟病的重要性,希望藉此加強公眾對心臟健康及中風的關注。為響應本年度世界心臟日的主題「全球護心•家家齊心」,將保護心臟的健康訊息宣揚到各家庭,藉著家庭的力量,鼓勵及協助家人改善心臟健康,本院特地於9月25日假荃灣愉景新城舉辦「世界心臟日家庭健康檢查」,為超過150個家庭免費提供BMI、血壓、血糖、總膽固醇及骨質疏鬆密度等測試,同時安排心臟科專科醫生為市民解答各類心臟問題,提醒市民時刻關注下列9大冠心病之高危因素,真正達至「全球護心 家家齊心」。
冠心病之九大高危因素

吸煙

 

膽固醇

壞膽固醇 (LDL) >2.6 mmol/L, 好膽固醇 (HDL) <1.0 mmol/L

糖尿病

空腹血糖  : ³7 mmol/L;或餐後兩小時血糖  : ³11.1mmol/L

高血壓

上壓>140mmHg, 下壓>90mmHg

肥胖

超重指標BMI >23 kg/m2 ,

腰圍 > 90cm (男性) 或 腰圍 > 80cm(女性)

精神壓力

 

不良飲食習慣

如高脂, 多鹽, 少蔬果類等

缺乏運動

每周進行<2小時帶氧運動

家族史

除遺傳外亦可能從家庭中習染以上不良因素

關於世界心臟日2011

2011年「世界心臟日」的主題為「全球護心 家家齊心」 (One World One Home One Heart),希望以「家」為基礎,由家出發,將護心訊息推廣至全球。為了迎合本年度的主題,香港心臟專科學院已開始了一連串的護心活動,包括家庭健康檢查日、辯論比賽、短片創作比賽、健康講座及即將於十月二日(星期日)舉行的心臟健康嘉年華、環球健步行及繪畫比賽,以及與無線電視合作製作的「強心有理-家庭版」心臟健康節目等,讓公眾人士享受心臟健康至有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