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rlendar icon傳媒報導

2成中小學生 日食「三高」小食飲品

2成中小學生 日食「三高」小食飲品
   【本報訊】衞生署調查顯示,一至兩成中小學生每天進食「三高」(高鈉、高糖及高脂)小食一次或以上。心臟專科學院指本港冠心病患者年輕化,最年輕僅23歲,建議政府立例禁止小食製造商添加反式脂肪。
衞生署2015年對13萬名中小學生進行飲食習慣調查,發現9成中小學生於調查前7天,曾進食三高食物或飲品;近2成每天飲用添加糖份飲品一次或以上,約1成每天進食高鹽、高脂肪食物一次或以上。
粟米脆片+蝦條 鈉攝入近上限
       坊間的零食有多不健康?一個8歲兒童每日上限是1.5克鈉、45克糖及60克脂肪,但市面部分杯麵含鈉逾3克,一罐橙汁汽水已有43克糖。如學童進日食一包粟米脆片和一包蝦條,鈉攝入量已逾1克,接近上限。成年人情況亦令人憂慮。署方2011年調查發現,9成35至44歲受訪者每天吃小食最少1至3次;36%受訪者在調查前一個月每天飲用汽水或高糖份飲品一次或以上。
現年60歲的程先生,20多年前食量無節制,又鍾情梅菜扣肉、汽水等高鹽高糖食物,加上缺乏運動習慣,最後確診高血壓及心臟衰竭。他其後在營養師建議下,轉喝無糖檸檬水,小食轉為生果和梳打餅為主,又堅持運動,本月初驗身報告顯示其膽固醇、三甘油酯和血壓皆受控。
冠心病年輕化 最細23歲
       香港心臟專科學院候任院長陳藝賢指,冠心病患者宥年輕化趨勢,估計是與港人進食「三高」小吃的習慣及缺乏運動有關,當中50歲以下人士患冠心病的機率由95年的7%,增至2010年的17%,上升逾一倍,有患者年僅23歲。
香港心臟專科學院院長劉育港說,現時差不多所有小吃皆含有反式脂肪,可引致冠心病等心臟血管疾病,建議政府立例限制或禁止食物製造商在食品中加入反式脂肪。
衞生署助理署長(健康促進)馮宇琪則回應稱,要考慮立例是否最佳方法,暫時政府會以宣傳教育及循序漸進方式,鼓勵食物製造商減鹽減鈉,以及以認證計劃鼓勵校方小食部不售賣三高小食,暫時反應正面。
 
本文轉載自2017年10月17日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