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rlendar icon傳媒報導

長期抑鬱 高血壓風險多3倍

長期抑鬱 高血壓風險多3倍

 
坊間常謂「脾氣火爆好易血壓高」,但情緒低落原來有同樣風險。
       有心臟科專科醫生指,當情緒高漲或處於緊張狀態時,會有心跳加快、血壓升高等生理反應,影響大多短暫。惟若患有抑鬱症等嚴重情緒病,患高血壓風險會較常人高2、3倍,主因或與藥物、病情影響生活習慣致運動量少有關。
         情緒對血壓的影響,並非簡單加減式。香港心臟專科學院前院長陳藝賢醫生表示,不少因素都會令血壓即時升高,例如做運動、飲咖啡、吸煙或情緒激動等,但多數只是短暫影響:「當人的情緒高漲或緊張時,生理反應會刺激交感神經,令血壓受影響。例如緊張多數因感知到危險,故心跳會加快、提升血壓,增強逃生能力;當危機解除後,血壓自然下降。」
心血管病致死率較高
       至於焦慮症或驚恐症患者,發作時亦有機會令血壓短暫上升。陳藝賢醫生解釋:「當感到焦慮時,呼吸會加速,令體內二氧化碳比例發生變化,手會麻痹,血壓亦隨之上升。」
        不過,若長期受困於情緒病,或更易有高血壓問題。陳醫生指,外國數據顯示嚴重情緒病或精神病患者患高血壓風險更高:「以抑鬱症群組為例,因其心血管病致死率較高,換算後或較正常人『減壽』20年;患高血壓風險亦較常人高2、3倍。」
     他補充,目前情緒病與高血壓的病理機制不明,有醫學界認為與遺傳傾向相關,亦有醫學界指情緒病患者生活習慣易受病情影響,例如較少運動、更多人以吸煙減壓,或受藥物影響等,令他們患高血壓風險因素趨增。
行為治療助調節情緒
      要維持良好血壓,除了要緩和情緒、避免大幅波動外,亦要對症下藥。陳藝賢醫生說:「焦慮症、驚恐症患者可通過行為治療,例如自問自答『我為何害怕』,慢慢自我調節情緒;抑鬱症患者通過藥物調節和行為治療後,通常1、2星期後血壓已有改善。」